跳到主要內容

兒童發展與輔導──12心理與教育測驗

兒童發展與輔導──4身體功能與生理發展

第四章 身體功能與生理發展

壹、身體結構與功能
一、循環系統
心臟偏胸腔左側,心肌為心臟的主體,被瓣膜分成四個腔室,瓣膜的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。
兒童心肌薄、收縮力差、心跳快。
穿著寬鬆舒適,避免影響血液循環。活動動靜交替,提供適當休息。

二、呼吸系統
上呼吸道:鼻、咽、喉、氣管、支氣管。
下呼吸道:肺。肺葉含許多肺泡,肺泡可直接進行氣體交換。
兒童肺泡較成人少、纖毛能力較差,呼吸道易感染。活動時注意姿勢並配合呼吸節律。

三、消化系統
含口、咽、食道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。胃藉胃液及消化來分解與排空食物。
兒童胃容量較小、排空速度較快。因容易餓但食量小,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。

四、排泄系統
排尿:腎臟(製造尿液)、輸尿管、膀胱。
排便:大腸、肛門…。
兒童隨年齡增加,排尿量漸增、次數漸減。避免因壓力或其他心理因素誘發兒童尿床。

五、肌肉骨骼系統
骨骼:幼兒鈣質較少、韌帶較鬆馳。
應避免受壓、拉扯、姿勢不良。
牙齒:6歲長第一顆恆齒,約12歲完成換牙。
牙齒檢查應於3歲開始,每半年一次,適量氟可預防蛀牙。
肌肉:可分為橫紋肌(骨骼肌)、平滑肌、心肌。
橫紋肌負責大小肌肉活動。
大肌肉:粗動作,執行基本功能。(手腳大動作)
小肌肉:精細動作,執行輔助功能。(手指、臉小動作)
感覺統合:將內耳前庭平衡感、皮膚觸覺、肌肉動作、視覺、聽覺在腦幹部位附近做接收與統合,才能有效傳送到大腦皮質結構。若上述路徑發生障礙,即稱為感覺統合失調。


貳、神經系統
神經系統是最複雜、發展最早、最快的系統,負責調節身體各部分活動與傳導神經衝動。
神經元(神經細胞):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。產前3個月~2歲是大腦生長最快的階段,以細胞體為主體。
神經纖維:
1.樹突將刺激訊息傳入細胞體。
2.軸突將訊息自細胞體傳出。

感覺神經元:神經衝動由受器(器官)傳入,經感覺神經元傳入腦中。
聯絡神經元:介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經元之間,將感覺神經元傳來的衝動,經聯絡神經元傳遞到運動神經元。
運動神經元:腦中的神經衝動經運動神經元再傳到動器(骨骼、肌肉),動器產生反應。

一、中樞神經系統
(一)腦
大腦
左右腦由胼胝體連接。左腦控制右邊的感覺、運動,右腦控制左邊的感覺、運動。

布洛卡區(Broca)、威尼基區(Wernicke)都只分布在左腦,所以左腦是語言中樞。
布洛卡區損傷:表達型失語症。聽得懂,講不順暢
威尼基區損傷:感覺型失語症。聽得到,但聽不懂
頂葉:主要感覺區(觸、溫、痛覺)、動作
額葉:情緒控制、主要運動區(說話、書寫)與高級智能(思考、推理及計畫執行)
顳葉:聽覺區、嗅覺區、記憶
枕葉:視覺區
腦幹:與生命的存活相關
 中腦:整合感覺訊息送往大腦
 橋腦:調節呼吸節律
 延腦:與脊髓相連,為生命中樞,控制呼吸、心跳、血壓
間腦:
 視丘:感覺神經的傳遞站。所有的感覺器官訊息都需經由它才能進入大腦,所以號稱「通往大腦之門」。
 下視丘:自主神經系統管制中心。負責調節內分泌系統,維持恆定(體溫、血壓、食慾…)。
 邊緣系統:
          杏仁核:與情緒表現相關
          海馬迴:與學習和記憶相關
小腦:控制骨骼、肌肉的運動,負責身體的平衡。

二)脊髓:腦與身體的雙向傳達路徑、脊隨反射的中樞。
刺激訊息由脊神經的感覺神經元傳入脊髓,再由運動神經元離開(不經大腦),稱為反射(特徵:時間短、無意識、為了保護身體)

二、周邊神經系統
(一)體神經系統(分布於體軀)
腦神經12對(與腦部相接)脊神經31對(與脊髓相接)
(二)自主神經系統(分布於內臟)
 交感神經
交感神經興奮:心跳加快、血壓上升、新陳代謝加速,攻擊或逃走狀態。
 副交感神經
副交感神經興奮:心跳減慢、血壓下降、肝醣合成,休息、安眠狀態。

腦與認知的關係
語言能力
布洛卡區(Broca)與語言表達能力相關
威尼基區(Wernicke)與語言理解能力相關
記憶
1.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和海馬迴與記憶有關,尤其是海馬迴,和外顯記憶相關。
2.神經傳導物質(乙醯膽鹼)與失智症(阿茲海默症)有關。
大腦側化
左(理性)右腦(感性)功能大不同。
大腦的可塑性
基因與成熟因素僅提供腦部發育的藍圖,神經迴路若持續活化會增加連結強度,反之則會退化。

腦與情緒的關係
1.大腦的前額葉與高級認知情緒有關,前額葉受傷的病人會出現人格上的改變。
2.間腦的視丘和腦幹的中腦與情緒表現有關,刺激這兩個部位會引發攻擊行為。
3.間腦的邊緣系統又稱情緒腦,杏仁核與情緒控制有關。
4.神經傳遞物質(多巴胺、血清素)

參、內分泌系統
內分泌腺分泌激素,下視丘和腦下垂體調節全身的激素分布。
負回饋機制:血液中某激素濃度太高,大腦會發出訊息反向抑制腦下垂體甚至下視丘分泌性激素,以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平衡。

各內分泌腺的功能
甲狀腺:增進新陳代謝、促進骨骼生長。
過多-->甲狀腺機能亢進:神經緊張、情緒不穩、手抖、眼凸、心跳加速、盜汗、消瘦。
不足-->甲狀腺機能低下:軟弱無力、反應遲鈍、消極。兒童期稱呆小症(成長遲滯、心智遲緩、骨骼發育不全)
副甲狀腺:
過多-->骨折、結石
不足-->易抽筋
腎上腺:面臨危機或情緒壓力時分泌,心跳加速、血壓上升、瞳孔放大
胰腺:胰島素可提供細胞熱量、降低血糖
不足-->糖尿病
性腺:男的是睪丸,分泌睪固酮;女的是卵巢,分泌動情激素。和生殖器官發育、月經週期相關

情緒與內分泌的關係
1.當情緒激動或有壓力時,會分泌腎上腺素,促進心跳加速、血壓上升、瞳孔放大。
2.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導致精神緊張、焦躁、易怒。若甲狀機能低下則會反應遲鈍、有氣無力、憂鬱。
3.睪固酮增加會促進攻擊行為,動情激素(雌激素)下降會使女性情緒焦躁、不穩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兒童發展與輔導──2重要學派理論介紹

第二章 重要學派理論介紹  重點筆記、心智圖 主要架構 心理分析學派   ( 心理學第2勢力) 佛洛伊德:心理分析論 艾瑞克森:心理社會發展論 行為學派 ( 心理學第1勢力) 華生(行為主義之父):學習論 巴夫洛夫:古典制約論 斯金納:操作制約論 桑代克:嘗試錯誤論 班杜拉:社會學習論 認知心理學派 皮亞傑:認知發展論 維果茨基:社會建構論 布魯納:表徵系統論 人本學派   ( 心理學第3勢力) 馬斯洛:需求層次論 羅傑斯:當事人中心療法 生態系統論 布朗芬布倫納:生態系統論 重要學派理論比較 佛洛伊德:人格結構 佛洛伊德:意識/前意識/潛意識 示意圖 佛洛伊德:意識/前意識/潛意識 說明 佛洛伊德:人格發展 艾瑞克森: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佛洛伊德:精神分析論VS艾瑞克森:心理社會發展論 增強物的種類 增強理論分類1(無論正或負增強,皆是行為頻率增加) 增強理論分類2 巴夫洛夫:古典制約VS斯金納:操作制約 班杜拉的學習三元論 皮亞傑的認知理論(平衡/失衡) 皮亞傑:認知發展論 布魯納:表徵系統論 皮亞傑:個人建構主義VS維果茨基:社會建構主義 馬斯洛:需求層次論 布朗芬布倫納:生態系統論 解釋名詞 戀母情結:男童愛戀母親,怕被父親發現而產生閹割恐懼,並轉向認同父親,發展男性性別角色觀念。(發生在性器期) 戀父情結:女童愛戀父親,因發現自己沒有陰莖而怨恨母親,對父親產生陰莖妒羨。(發生在性器期) 固著:需求被限制或過度滿足,造成遲滯現象而阻礙發展,致使人格受影響。 潛意識:個體不自覺的內在思考活動,受意識控制與壓抑而潛藏。 消弱:制約情成後,單獨只給CS(鈴聲)不給UCS(食物),個體出現CR(流口水)的程度會減弱。 類化:制約形成後,類似的刺激(電子鈴聲)也能誘發相同反應(流口水)。 後效強化:當個體的自發性反應帶來正向反應,該行為會被強化。 懲罰:某行為出現後給予嫌惡的刺激物以抑制行為出現。 增強作用:影響S-R

遊戲融入教學──用「賓果」來複習期中考!

接近期中考,進度也上得差不多了。 「針對要靠記憶的知識,有沒有更有趣的學習方式?」這幾天都在想這個問題。 掙扎了一陣子,一方面想兼顧學習動機和趣味性,又擔心遊戲形式會影響秩序及忽略低學業成就的孩子。幸好在網路上找到了大甲國中黃馥鵑老師設計的 賓果遊戲 ,覺得除了適合用在「預習」,放在小學階段拿來「複習」也可以。遊戲方式稍微修改一下,出了25題本次自然科考試範圍題給孩子玩玩看。(這個遊戲也能應用在其他科目上唷!) 階段:國小 科目:自然與生活科技 複習範圍:四上月亮、水生生物的世界 教學流程如下 1.一組一張賓果單,共25格。圓圈先隨機填入數字(1~25),方格填答案。 2.教師依序展示25道題目,PPT設定切換投影片時間為5秒、3秒、1秒三種版本輪播,教師視必要重複播放。 3.可翻課本,學生需小聲討論、團結分工(視力好的看題、自然強的解題、擅檢索的查課本、寫字快的填答...)。 4.完成填答後桌面清空,僅留一支螢光筆和賓果單。 5.各組輪流選數字(題號),教師揭示答案。答對的圈起來,錯的則不做畫記。 6.最先連成5條線(或最多條線)的組別即為賓果贏家。 連三個班執行下來,發現幾乎每個孩子都很投入在活動中,尤其播映題目時,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😂。時間限制形成了小組間競爭的壓力,所以孩子們都很配合地分工合作,即使是自然科較弱的孩子很積極在翻課本找答案。 而秩序也比想像中好,可能是怕被別組聽到答案,大多能小小聲討論。此外,賓果遊戲有部分關涉運氣,所以不會有小組總是獨霸贏家。 缺點是為了追求速度和準度,題目長度和深度較受限、多是聚斂性問題。若想複習高層次、複雜一點的題目,需再針對遊戲規則做調整。但總結來說,孩子們和我都很喜歡這次的活動,有玩到、有學到! ❤ ❤ ❤ 附件區 ❤ ❤ ❤ 教師賓果題目PPT檔 學生賓果單PPT檔